您所在位置: 首页 > 信息公开 > 正文
信息公开

民乐检察:乡村振兴中的检察力量

时间:2024-06-13 15:06:27 来源:  作者: 点击数:

图片


年来,民乐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主动融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局,依法能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(一)以党建引领,推动乡村治理。 一是“关键力量”率先行。充分发挥“关键少数”领头雁作用,院党组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开展“三抓三促”行动、“铸忠诚警魂”活动、践行为民宗旨的有效载体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升服务群众能力、锤炼严实工作作风的务实行动。党员领导干部“一对一”开展“结对帮扶·爱心民乐”工程建设,努力提升特殊困难群众的幸福感。二是“核心力量”强基础。着力提升党员政治素养,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夯实思想基础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“先锋模范”作用,持续选派3名党员干部长驻帮扶村,巩固脱贫成果。严格落实“双报到”制度,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听民意、察民情、解难题,协调帮助解决64个实际困难和问题,帮扶物资6.4万元。三是“法治力量”激活力。充分发挥“党员突击队”排头兵作用,全体党员干部沉入农村,冲锋在主动创稳第一线。扎实开展“三官一师进网格”活动,推进“诉源”治理,化解矛盾纠纷52件,常态化送法进农村、入农户,通过发放“以案释法”、普法讲座、检察官现身说法等形式,开展《民法典》《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》《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工作,提高广大群众依法办事、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。
(二)以能动履职,推动乡村振兴。 一是助力平安乡村建设。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,将检察工作融入乡村基层治理建设中谋划和推进。严厉惩治危害农村稳定、破坏农业生产、侵害农民利益犯罪,维护农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,打击电信诈骗等破坏农村经济秩序违法犯罪,净化农村治安环境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,增强农村群众安全感。二是助力美丽乡村建设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开展“公益诉讼助力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活动”,重点监督破坏林木资源、非法采石挖沙等行为。对接“强县域”、乡村建设、种业振兴等行动,聚焦废弃地膜专项整治,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。注重发挥“益心为公”平台和志愿者作用,探索开展圆桌会议、诉前磋商等工作,切实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乡村绿色生态环境。三是助力和谐乡村建设。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“浦江经验”,严格执行首办责任制、领导包案制,落实涉检案件法律文书说理、民事调解、刑事和解、检调对接等制度,开展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。安排1名书记员常驻县委政法委矛盾调解中心。共受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62件,召开检察听证21件,用心用情纾解困难,用检察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。
(三)以人民为中心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 一是全力司法救助。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深度融入乡村振兴,坚持“应救尽救”“应救即救”原则,主动摸排司法救助案源,为因案增贫、因案致贫、因案返贫的农村基层困难群众及时提供有效帮扶,对于已救助的困难群众进行不定期的回访、长期关怀,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贡献检察智慧和力量,近年来,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0件,发放司法救助金42.7万元。二是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。坚持以“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,依法扶弱济困。推进“根治欠薪”专项行动,帮助农民工等特殊群体追索劳动报酬933.4万元。深化未成年人综合保护,打造“小燕青春工作室”,以检察履职推动“六位一体”保护体系落到实处。根据县域实际,组织开展妇女、养老、金融领域“小专项”。拓展服务路径,树立“法治扶贫”理念,以打造“民生检察”为目标,积极传播法治文化。三是优化营商法治环境,促进农民增收。开展“千人进万企”大走访活动,向企业宣传省、市、县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措施,开展检察机关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问卷调查,为企业协调解决问题51件,让企业放心谋发展,为民营企业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、促进农民增收贡献检察力量。



关闭

智能悬浮区